待点亮的“柿灯”,于桂林东南部的小城平乐
2020年秋季聚集出行,从广西桂林返回广州番禺的行车途中,经过一座小城,沿着小城公路行驶,我们偶然被路边一间柿饼作坊吸引,于是泊车路边,一探究竟。
路边的柿树,彼时柿子尚未全部成熟
走进作坊,与阿姨攀谈,得知这里制作柿饼选用的是当地刚刚成熟的脆柿,在尚未坠地之前采摘,继而剔把,洗净控干水分,去皮处理,才可置于户外开始平铺晾晒。
初步晾晒中的柿子,表面的横条为削皮所产生的纹路
在晾晒的过程中,柿子需要时常进行翻动,如遇雨,则需在雨水来临之前搭棚避雨。若是天气足够晴好,脆柿晒满一周到十天左右即会变软,柿蒂下陷,表皮也现出褶皱。而当褶皱显露丰富时,阿姨即会熟练地从柿心处按压、捏揉,这样,一枚柿饼就算基本制作完成。
择柿,捏形
刚做好的柿饼鲜润,软糯,口味甜蜜。每年中秋之时至年末是乐平柿饼出产上市的季节。我们回到广州后,也偶有联络这家作坊的主人。
柿子本身性凉,不宜生食过多,然而晒后的柿饼无妨。好的柿饼表皮常常会带有一层薄霜,是由于晾晒过程中柿子水分蒸发,果肉里的葡萄糖与果糖随之渗透至柿子表皮而形成。据说,这层天然的糖霜有治愈肺热燥咳之作用。
秋冬的申时,一杯热饮,一碟柿饼,偶尔也会忆起那次旅途中的种种。
柿饼自然渗出的糖分,在表皮凝结后形成一层薄霜,遇热则会融化